最新立冬三候是哪三侯?立冬三候中的一候二候三候是什么意思?,周易网推荐节气

浏览量:

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古人根据自然现象的变化,将立冬分为三候,每一候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立冬三候及其含义

立冬三候分别是:

  • 一候水始冰: 意指此时北方的水面开始结冰。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水中的温度也随之降低,最终导致水面结成薄冰。
  • 二候地始冻: 表示土地开始冻结。由于气温持续下降,地表的温度也降至零度以下,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凝结成冰,形成冻土。
  •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这里的“雉”指的是野鸡,“蜃”则是指大蛤蜊。古人观察到,到了这个时节,野鸡会隐匿不见,而海边则会出现大量的蛤蜊。因此,这一候被解释为野鸡化为大蛤蜊的现象,寓意着自然界生物形态的变化。

这些描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再完全依赖这些自然现象来指导生活和农业生产,但了解这些传统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周易与节气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了深奥的哲学思想,还涉及了许多关于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的知识。古人认为,自然界的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可以通过《周易》中的卦象和爻辞来揭示。因此,在二十四节气中,《周易》也被用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例如,在立冬时节,根据《周易》的理论,人们可以了解到自然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适应这种变化。这包括注意保暖、增加营养摄入以及适当减少户外活动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们可以在寒冷的冬季保持健康和活力。

,

今天我们说下立冬三候是哪三候以及各自代表什么意思方面的内容,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那么24节气立冬的三候是哪三侯了呢?立冬三候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下。

一、立冬三候是哪三侯?

立冬分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是说水从这时起,就会渐渐结冰,尤其是北方地区;

二候“地始冻”,再五日,气温降到零度,土地表层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其中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三候时,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三候是哪三侯?立冬三候中的一候二候三候是什么意思?插图
二、立冬三候中的一候二候三候是什么意思?

1、一候水始冰

在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强,常常南侵,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寒潮。一般地,立冬一过,我国就逐渐进入寒冷季节。而此时,在北方,水通常已经能结成冰了。记忆中,无数个冬日的早晨,凝结在建筑以及植物上的露水像变魔术一样成为了各种造型的冰凌、冰渣,透明晶亮,颇有趣味;而睡觉前,孩童们最爱在庭院里放上一桶净水,待清晨起床,拿起那明净的冰块把玩。还有不谙世事、顽皮的孩童将冰块放入嘴里,咬得“嘎嘣”作响。在冬日,小小的冰块为孩子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和惊喜。

2、二候地始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立冬之时,便是冰冻之始。此时,北方的秋收早已结束,空旷的原野上,裸露出一片片红黄的土地。一场雨下来,经过霜冻,泥土的表层往往会出现一层薄冰,脚踩上去,“咯吱”作响。可别小看了这薄薄的冰层,它们是在包裹并保护着泥土。因为土地是民生之本,有了它,人们才可耕耘,才有粮种,有饭吃。而被冰冻的每一寸土地都在以它自己的方式告诫人们:地冻将息,好比人之将省,以接地气而不忘本也。

3、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是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立冬后雉便变成大蛤了。这样的说法充满想象且极富戏剧性。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人们只能凭想象和猜测来解释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事实上,冬来,候鸟南迁,雨水减少,海水与河流的水位也就相应减退,于是,人们便常常可以在裸露的沙滩上看见大蛤了。

以上就是关于立冬三候是哪三侯及立冬三候中的一候二候三候是什么意思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